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这话向来不能直白地明说。那无疑是将政治的委婉性赤裸裸地撕破,也不符合长久以来各方学术鼓吹的天子受命的论调。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天命哉。”
于是刘邦只能这么说道。极漂亮的面子话,从他的口中道来也有仿佛在论述真理的笃定与自信。
【古代政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师出有名。同时,这个名义还不能是凭空而来的,一定是要由高一层次的存在所赋予的,才能叫做正统性。
()所以父死子继(),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大多要得到太后或者伪造个先帝的授意;新朝覆灭旧朝的开国之君,实在连禅让的理由也找不到,那也就要找一找上天,寻一寻上帝的青睐了。
就算等到后来,有了百姓这一阶层的介入,但统治者也大多不过是将其作为一种具象化的天命所在,让百姓的认可成为天命的倾向,到底也还是天命说的变体。】
“让百姓的认可,成为天命的具象化形势?”
苦于汉初遍地疮痍的局势,而无法很好完成所谓“受命”仪式的刘邦,眼前突然一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说法对于法统稳固的有益帮助。
比起搞各种符兆、祥瑞这些要耗费大气力的操作,百姓们过得好民心所向就证明他是正统,这在汉初的特殊环境下不更容易达成吗?
只是他琢磨了几下,觉得这种学术上的事情,由他们几个门外汉来忙活,实在还是有些为难人。
这种弯弯绕绕的名义问题,最适合的人选就该是那群儒生。
刘邦:等结束了去找一下叔孙通吧,刚好他也正忙活着这些仪式上的事情。
不用白不用,他相信对方也会很高兴得到了宣扬学术道统的机会。
反正等到诸子百家其余的学派接到他不久前下的求贤诏而聚集过来的时候,刘邦在心里暗搓搓地想着,就算他原本没那么殷切,都会因为竞争而打起精神来的。
【我们拿三国,孙权的名分问题来举个例子。
当初曹丕称帝,孙权选择上书称臣。正统性得到认可的曹丕大喜,在还没给宗室封王之前就给他送上了吴王的封号。
很多人因此嘲讽他,说他是大魏吴王,觉得老耻辱了,人家蜀汉就不会像你这样丢人!
——救命,东吴的政权正统性能跟蜀汉比吗?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他的身份是曾经受到来自皇帝认可的。在当时环境下,且不说蜀汉因此和曹魏存在着天然的立场上的对立,即汉贼不两立这个问题。
蜀汉政权本身,他因此就存在正统性宣称啊!
你曹魏虽然有着禅让法统的大义在手,可我蜀汉正宗大汉血脉,你能否认吗?
就算你强行否认我也无所谓的,反正我对内是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区分上下君臣关系了。
所以曹魏和蜀汉,他们之间的正统性,法统,乃至于君臣上下关系都不需要忧虑的。
可孙权不一样,东吴是三国政权里面可以说最低,完全白手起家的类型。
所有拿大魏吴王去羞辱孙权的人真的可以麻烦看一下《三国志·魏书卷十四》,看刘晔是怎么作为当事人努力劝谏已经有点上头的曹丕别给孙权封吴王的。
当曹丕代汉的时候,孙权身上还是个汉朝南昌侯的爵位,正经的官职完全和手下人拉不开差距,用刘晔原话直白说就是“官轻势卑”。
给孙权封王那才简直是在资敌,是在帮东吴确立上下君臣的名分,使得孙权从此
()就拥有了足够合适的身份统帅江东诸郡,确立君臣之义,统合吴国百姓之心啊。
这就是名分问题的重要性。
所以孙权向曹丕称臣以换取吴王名号羞耻吗?
他简直赚飞好吗,完全是趁着曹丕刚刚称帝,心情好,甚至还被孙权这个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外人支持了,一时头脑发热才赚到的大买卖!】
刘季侧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恶女学姐缠上我 精灵:开局谋划闪光巨金怪 柯南:琴酒你想不想和我学犯罪啊 重生之机甲时代 黑料弟弟 我只是个网吧老板 周老太太的重生纪事 弑天刃 什么是遗憾_ - 知乎 我在璃月写小说 寻鼎 高岭之花,不要跌落神坛!(快穿) 朱砂痣和白月光 人在创骑:开局奈克斯特形态 幸福重生:勋爷花式逼婚 从纯血龙族开始不当人 秦时野心家 我发现自己是个挂[快穿] 中世纪之维京海狼 海贼:从歌之魔王开始